芒果体育穿服装的实验者时,为保证实验对象的相似性,日本名古屋学艺大学的10名健康年轻女子被招募参与实验。其年龄在20~22岁之间,身高在160~165cm之间,BMI(人体质量指数)在21~23之间。实验前,所有被试者均身体健康视力正常,要求与目的将告知被测量者,并获得其同意。对于运动和呼吸情况下人体测量以及服装设计来讲,了解运动和呼吸状态下的人体尺寸变化是最为重要的,它是服装设计的基础,因此,在测量人体运动和呼吸时躯干各主要部位尺寸数据的变化。实验时穿用的服装有无领、长袖、没里子的前开门并且前边结扣的夹克衫,根据松紧带的伸缩率做成了3种型号,准备的服装规格尺寸分别为S、M、L,背心的上面穿着夹克衫,为了做成符合穿着要求的服装设计,就需要相应的测量值,根据人体动作适应性的功能的特点,动态人体尺寸测量主要包括运动过程测量(如关节运动角、运动灵活性和运动轨迹测量等),动作范围大小测量,形体变化测量。同时有几种动作,手臂位于体干的侧面,前屈、后伸,旋内,旋外等运动都会引起服装的牵引。躯干部运动包括躯体前倾、挺胸、抱胸、两上肢,外侧举90、180、前侧举90、180、双臂内收75、后倾60等6种动作。这几种动作基本上能够满足日常生活中的各种运动和呼吸要求,考虑到当人体的姿态在发生改变时,肌肉和脂肪堆积的位置也会随之改变的问题。同时还有脱掉夹克衫进行一连串的相同动作的测试,另外,为了除出夹克衫穿着顺序的效果而进行了随机测试。动作前后的脑波测定(睁眼、闭眼),进行动作后的唾液浓度的测试,关于脑波的测定,使用了日本奥林巴斯公司生产的脑波计,测定之前,项目设定大约有30秒左右简单暗算的紧张感,为了能够得到理想的相关数据,其中9名实验者安静的时候,波的出现率在放松的情况下进行了评价,唾液浓度的测定,使用了日本渡辺公司生产的酵素分析装置[唾液浓度显示器],取得唾液浓度(KIU/L)数据作为了压力度的指标。另外,脑波和唾液浓度评价是通过只穿着背心前和后的实验服3套的测定,考虑到前后的差分习惯的效果排除,并且,为了对记录实验状况和解析时为采取的补助办法,实验者的正面和后方进行了数码相机进行的跟踪拍摄。官能评价是在实验的最后一段时间里进行的,[穿着容易]、[触摸感觉]、[重量]、[对身体的容易熟悉程度]、[便于活动]、[综合评价]的5个阶段进行评价,通过得到的相关数据,服装全体以及条件分别与各种评价项目之间的相关系数累进行统计计算的同时,评价的项目中作为穿着条件(面料的质量)的要因,1元配置的分散统计也进行了计算。
官能评价的结果,其中[便于活动]的相关数字是最高,其次是[重量]、[综合评价]、[穿着容易]、[触摸感觉]、[对身体的容易熟悉程度]中得到了0.809、0.760、0.731、0.714的相关数据,从老年人多数的提问项目之间,提取的相关数据来看,[便于活动]的相关数字最高,[综合评价]的统计结果比年轻人的[便于活动]的0.760还要高,认可老年人[触摸感觉]、[对身体的容易熟悉程度]的统计结果的倾向比较明显,通过分散分析的结果,看到的全部提问项目中,穿衣条件(不同材质的面料)的有意差已经频繁出现,穿着者对于[便于活动]的评价的平均值,与各种不同材质面料的伸缩性的大小和顺序不一致,个人的穿着服装的顺序70%左右的伸缩性的顺序一致,老年人保持在10%左右的事实得到了确认。考虑到实验用的服装舒适性,关于二套实验用服装之间的序列,脑波和官能评价的一致率出现的比较高,[重量]和[便于活动]一致率也是达到了48%左右,脑波和不同材质面料的伸缩性的顺序一致率达到了44%左右,唾液浓度和官能评价的序列一致率达到了30%以上,[综合评价]也是达到了40%的高数字,唾液浓度和不同材质面料的伸缩性的顺序一致率达到了40%左右。关于脑波、唾液浓度、官能评价的3个实验方法,3套实验用服装的序列全部一致,穿着实验者中8例就有4例完全一致的结果,相对于年轻人来说,相关数据的统计结果没有得到认可。
有人认为中国元素是能够体现中华民族传统文化、风俗习惯、人文历史的典型符号、色彩、形象以及技巧和工艺。如青花瓷、水墨画、祥云、太极、熊猫、京剧脸谱、十二生肖、解放鞋等图案形象,“为人民服务”、“中国书法”等文字符号,刺绣等手工艺都是典型的中国元素。也有人认为中国元素是指凡是被大多数中国人(包括海外华人)认同的、凝结着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精神,并体现国家尊严和民族利益的形象、符号或风俗习惯的物质和非物质。如阴阳五行说就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元素学说。现代意义上的中国元素内涵和外延已经突破了阴阳五行,内容和形式更加丰富多变。笔者认为,在服装设计领域中国元素指的是能够体现中国传统文化精神内涵的材质、图案、轮廓、设计手法和设计思维。具体可以分为以下两对四大类:
从历史发展角度来看,中国元素分为传统的和现代的两种。传统中国元素根植于中国传统民俗、传统艺术,甚至古代科技等。在传统民俗服饰中,人们佩戴的玉佩、长命锁、折扇、芭蕉扇等。在传统艺术作品中,青铜鼎、唐三彩、紫砂壶等是每个朝代中具有代表性的礼器或生活器具;书法艺术方面的篆书、隶书和草书等;绘画艺术方面流传深广的清明上河图、步辇图和唐宫仕女图等。传统科技有四大发明、地动仪和圆周率等。总之,传统的中国元素概念主要是相对于异族文化而言的、能够代表中国传统文化的符号。中国元素的概念和内涵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不断丰富而发展着的。随着中国经济实力的增强,科技水平的发展,国际地位的提高,世界对中国的认识愈来愈多,中国发生的重大政治或社会事件留下的物质的或非物质的衍生物成了现代中国元素。2008年第28届奥运会在北京的召开使福娃、水立方、鸟巢以及北京烤鸭等成为当代最具代表性的“中国元素”。社会主义新农村、青藏铁路、上海的地标建筑东方明珠、广州的小蛮腰既是中国经济发展的标志,也成了新的中国元素。可见“中国元素”是个动态、开放的体系,它包括引发思古幽情的“传统”,自信自强的“现在”和等待拓展的“未来”。
服装设计中抽象的中国元素是指体现中国传统文化的设计理念和设计手法。中华文明经过千年来的历史积淀形成了独特的服饰哲学和审美标准,现代服装设计中抽象的中国元素根植于中庸和谐的儒家思想、讲究由色入空的佛家思想以及讲究天人合一的道家思想。例如“阴阳五行”学说,它是中国传统哲学思想的基石,不仅为中国元素的萌芽与发展提供了普遍意义上的指导,同时也为中国元素在服装设计中的具体应用定下了确切模式。许多中国传统服饰款式造型中的刚与柔、曲与直、疏与密、长与短、藏与露、松与紧、黑与白、对称与参差的辩证法,就是对“阴阳五行”的完美诠释。传统服饰色彩中的正色红、黄、蓝、白、黑也源于五行学说。服装设计中具象的中国元素也就是有形的形象符号,表现为一种看得见、感觉得到的物质形态。可具体细分为以下几类:具有象征意义的的龙、凤、麒麟等图案;体现中国传统宗教图案或符号:财神、土地神、门神、观世音菩萨等;人文景观:黄土高原、桂林山水、泰山、长江、黄河、西湖、长城、颐和园、苏州园林、布达拉宫、敦煌莫高窟、少林寺、大雁塔、兵马俑等;建筑类:秦砖汉瓦、华表、鼓楼、吊脚楼等;植物类:梅、兰、竹、菊、牡丹、莲花等;器物类:文房四宝、中国结、紫砂壶、中国瓷器、中国漆器等;色彩类:中国红、帝王黄、桃红、嫣红、丹、竹青、翡翠色、黛、藕荷色等。除此之外,借鉴中国传统服饰,如深衣、襦、旗袍、衫的造型轮廓也属于具象的中国元素,它们凝练和承载中国传统文化精神特质,运用到服装设计中具有强烈的视觉冲击力,可以更加直观、深刻地传达和抒发对传统文化的认同和欣赏。
2008年,中国著名服装设计师张肇达了以“黄河”为主题的时装秀。“中国川源以百数,莫著于四渎,而河为宗”,黄河既是百川之首,也是中华文明的摇篮,民族的悠久历史早已把这条流经中华心脏的浊流升华为圣河。因此,对服装设计师来说,黄河主题既是一个具象的、现代中国元素,又是代表中华民族丰富精神文化的抽象元素。在张肇达的服装会中,他将延安边民的烟斗、绵羊、红军风情、陕西民间舞蹈、保卫黄河、没有就没有新中国等红色歌曲都用到了整个主题表达中去,以烘托气氛。裙子的上半身用部分缎的材质加上闪光面料,加上飘逸的真丝面料,再配以红蓝白三色构成的抽象图案,表现的是黄河发源地巴颜喀拉山上冰雪融化的感觉。裙子的下半部分中,设计师打破了服装设计中用无数的点和线制作衣服的常规路径,而是用无数面的叠加来撑起整件衣服的骨架,配上红色、浊黄色、浅黄色、白色等,色彩丰富而大气,仿佛让人看到奔腾中的黄河呈现出的滚滚波涛、惊涛拍岸,又如同层峦叠嶂的山峰,甚至会追溯到天地玄黄、宇宙洪荒,黄河如何见证着中华民族如何从最初的群落成长为具有几千年精神文明的民族。设计理念取材于黄河流经地陕西,陕西延安是中国人的革命圣地,多少红军、八路军、陕西百姓为了中国的新生付出了鲜血。为了表现革命和民俗风情,设计师将代表陕西文化的白羊肚头巾用现代手法演绎出来,层层叠叠的抽褶让人联想到黄土地和西北丘陵,不同的蓝色、黑色和白色表现边民的质朴,服装做成后,设计师又将它进行了压皱水洗,以表现岁月的痕迹。2013年,专注于挖掘中国传统历史文化的高级定制NETIGER品牌了主题为“华宋”的时装秀。宋代人崇尚自然,推崇清新淡雅,其服饰文化受到程朱理学的影响,呈现出简洁、素雅、婉约的审美特征。“华宋”的主题联想来自宋徽宗的《瑞鹤图》,图中的一线飞檐承载起形态各异的丹顶鹤,仿佛能够听到仙鹤鸣声。为了与主题相符,这场服装会将《瑞鹤图》中的飞檐建筑搬到了秀场里,背景音乐有妙音天女敬善媛的天籁之音,也有古琴大师李祥霆弹奏的八百年前词人姜夔的作品,秀场中的模特均画上了宋朝流行的红眉。仙鹤和松针虽然是具象的中国元素,但是宋人追求长生的理想投射,宋徽宗尊崇道教,人称“道君皇帝”,仙鹤、松树等代表了道家人追求长生不老的价值取向。从审美角度看,仙鹤的身姿优美,洒脱不羁,而松树挺拔修长的身姿也符合道家人理想中的神仙形象。设计师张志峰用白色的缎料为底,用金线和银线绣出松针和仙鹤,制成现代露肩礼服。除此之外,宋人也爱梅花,梅花代表了宋代士人追求高洁的品行,清丽素雅的审美观念,则将几枝寒梅放在天青色礼服上,让人联想到寒冬腊梅,凌寒独自开,暗香扑鼻来,垂坠感较强的缎面形成的荡领呈现出优美的弧线,模特修长的腿型在优雅的步态中若隐若现,体现了宋朝崇尚简约、典雅而温婉的服饰审美。
材料的美感决定服装的美感,材料的个性影响服装的个性,每一种材料在色彩、质地与功能上的特性都是独一无二的,所演绎的风情也大不相同。中国传统面料如绫、罗、绸、缎、绨、葛、呢、绒、纨、棉、绮、绢、蓝印花棉布等等,都独具魅力,深受本土设计师们的青睐。天意服装品牌设计师梁子擅长运用和开发传统名贵布料莨绸,莨绸又名“香云纱”,据北宋科学家沈括在《梦溪笔谈》中记载“:《本草》所论赭魁(即薯莨),皆未详审。今赭魁南中极多,有汁赤如赭,南人以染皮制靴。”莨绸在明清和近代是非常珍贵的衣料,原因在于它的制作工艺复杂,耗时很长。具体生产工艺流程如下:绸缎准备精练浸薯莨汁晒莨重复上述浸晒过程多遍煮练多次洗晒莨汁再煮练在多次洗晒莨汁再煮晒干过河泥洗涤晒干摊雾拉幅卷绸整装。传统莨绸的优点是悬垂性好、光泽度高,正反两面均可使用,制作过程和材料环保,冬暖夏凉,易洗快干。缺点是颜色较为单一,如塘泥覆盖的一面呈黑色,并带有龟裂纹理,而莨绸的反面则是咖啡色。2008年的天意春夏服装系列作品之一,设计师梁子采用具象的中国元素与现代服装廓型结合起来,深浅不一的褶皱塑造甜美可爱的风格,袍服中的对襟、盘扣和腰间的民族风格腰带却表现出浓郁的传统文化特色,但没有很好地凸显出莨绸的优势,在中国元素的运用上稍显拼凑和僵硬。2014年天意春夏系列作品之一,此时,梁子开发出生纺莨绸和柯根莨绸,并调出七八种颜色,结合现代时尚的审美需求,将莨绸这一传统面料注入了新的生机。旗袍立领和盘扣依然存在,但少了复杂的元素堆积,外面的罩衫仍是对襟,用简洁的条带束扎起来。在用色上,轻柔薄透莨绸上出现黑、白、红三色的横向和纵向渐变效果,既简约又梦幻,传统而具象的中国元素与现代着装理念完美地融合了起来。NETIGER推出的中国第一个高级定制中式婚礼服“凤衣”选用了素有“无价之宝”云锦面料以及昂贵的意大利织锦缎。云锦始织于何时已不可考,但在宋代就颇有声名,“朝廷羡其绚郁华丽,每用装饰宫殿,如桌围、垫榻,以及张盖、仰墙之类皆用之。”云锦的艺术特色是富贵华丽,装饰性强,设计师用金线刺出的花朵和云纹精巧细致,黄色和红色的搭配显得富丽堂皇,再点缀以顶级施华洛水晶,更显尊贵。这样一来,古朴的传统面料顿时焕然一新,立体感和时尚感十足。服装设计师常用拼接的方法使传统面料焕发独特生机。材料拼接就是将异色异质的材料拼缝在一起,也可以是同色同质的材料正反或上下颠倒拼缝在一起,从而形成风格别致、特色鲜明的全新材料。服装设计中使用材料拼接的方法再造,可以创造出新的图案、新的造型、新的风格和新的亮点,使单调的面料变得生动活泼,富于变化,从而获得意想不到的效果。NETIGER品牌“唐境”高级定制华服系列中的一款服装,设计师将刺有牡丹的中国真丝薄纱与天鹅绒不规则地拼接在一起。异质材料的透与实、薄与厚、动与静、艳丽与深沉的鲜明对比正是中国元素中的辩证思想再现,表现出强烈的视觉冲击力,再配以别致、流畅的曲线剪裁,整套服装充满了律动之美,古韵与现代并存。服装设计师也常通过折叠、卷曲、缠绕、缝缀等手法,使原有材料由单一变得透叠丰富、层次分明,化呆板为活泼。设计师用抽褶、叠加、缝缀等手法将橘红色的丝绸面料随意地摆弄出波浪的造型。肩部的波浪似金鱼头顶盛开的花苞,拖地的波浪似金鱼灵动的尾巴,中间白色的部分就是金鱼的躯体。透叠的效果加上贴身的剪裁使得整套礼服立体感和造型感十足,精致却又不显繁冗,模特穿上礼服就像一只在水中自在游动的金鱼,优雅而美丽。
高级定制设计师薄涛在2011年春夏“水墨乾坤”时装秀上,将故宫藏品中的水墨丹青真迹放到绸缎、欧根纱、雪纺等面料中,试图将中国优秀古典绘画艺术与现代时尚巧妙融合。服装中的图案取自明朝蓝瑛的《白云红树图》,设计师采用解构方法,将画作中的石青色和石绿色的山石放到上衣上,山间的白云成为下装的主色调,配以树木轮廓,浓艳的红色本是画作中的树叶,被放在裤子的底部,整体看来,服装色彩明丽,具有较强的装饰效果。服装上的图案是袁耀的《汉宫秋月》局部,此画的历史背景是昭君出塞,汉代匈奴与中原之间战争不断,汉元帝时,宫女昭君自愿远嫁匈奴和亲。服装中的图案采用了画作的中的宫殿、假山、树等元素,随着模特的走动,宫殿的飞檐若隐若现,力图体现出人与自然合二为一的审美意境。然而,薄涛的作品总是少了一些灵动和精致,其原因是过于注重表现画作的审美意趣及其蕴含的哲学思想,注重图案运用的整体性和完美性,希望将中国元素的内涵和外延全部表达出来。虽然关照到本土观众的审美,却忽视了异质文化背景观众的审美习惯。NETIGER的华宋系列在运用中国山水画方面掌握了传统文化的精髓,这两款作品,一款的独特之处在于对黑白色彩元素的运用,抹胸款式、旗袍双侧开衩造型,充满趣味的双层折扇设计,传统的竹叶图案再配以异质的灰黑色裘皮围脖,在展现出浓郁中国工笔画意蕴的同时,素雅与华贵并存;另一款的独特之处则在于对泼墨式效果色调的运用,群山翠柏跃然衣上,色彩素净,意境悠远,波浪形的剪裁使得群山翠柏又像是漂浮在云朵里的一幅画,寂静空灵,整套服装色、境兼备。
作为艺术品,服装的美包含三个层次,分别为材料层、形式层和意蕴层。近年来,本土设计师十分注重利用本土服饰材料,如丝、绸、锦缎等。在此基础上,设计师们通过图案、款式等形式符号传播中国传统文化。中国传统文化是委婉含蓄的文化,注重形象的象征意义或情感寓意,在表达上习惯于借物抒情、借用一定的形象来间接传达哲学思想或美好愿景。几千年的历史积淀和观念内涵已经逐渐固化在某些特定的图形符号上,成为蕴涵着中国文化特有的意象成分,从而形成了丰富多彩的、富含意象内涵的中国元素。通过上述分析,我们可以看出,中国元素的文化内涵和美学气质已经深深融入了国人的生活和血液之中,与西方设计师相比,本土服装设计师更喜欢用暗喻、谐音以及象征的中国元素来表现传统文化内涵。从理论上看,本土服装设计师更能够理解和接近中国元素的意蕴,更能体现出中国传统审美情趣和精髓。但需要注意的是,有些本土设计师过于注重展示中国元素的符号,反而失去了传统文化中的矜持和含蓄,他们的创新就是将传统图案整体或部分照搬到传统或新型面料上。当设计理念过于直白而明显的时候,会让观众感觉窒息,失去了遐想的空间。设计师计文波认为:“我觉得中国设计师首先要有中国特色的东西,把中国的元素先提炼出来。真正的中国元素不是中国过去一些东西的简单表现,像中国红、凤纹、盘龙图案,这些比较形式的设计,现在设计师采用的已经不多。中国设计应该是结合了现代的元素,又有中国的特色和内涵。”NETIGER唐镜系列中的高级定制巧妙地做到了这一点。左边的露肩华服采用银灰色的轻薄光滑的薄纱与丝绸面料进行拼接,同一色系的不同面料出现了亮与暗的光影对比,丰富了层次;立体剪裁而成露肩礼服,简单中显示出高贵,满足现代审美趣味,而胸前丝绸面料和披肩上点缀着朵朵殷红腊梅,观者能够从梅花联想到高洁典雅的品质,散发出典雅的古韵情调,总体看来,款式简洁却意境丰富。服装采用传统旗袍样式,但在面料上采用黑与白的对比方式,黑色网纱罩在白色面料上,网面上的绣花典雅而精致,朦胧而神秘,契合了设计者的犹抱琵琶半遮面理念,后背上的红色梅花是画龙点睛之笔,既打破了黑白二色的单调,又点出了丰富了服装艺术内涵。这两件华服在西方服装形式与东方意蕴表达之间做到了恰当的平衡,既关照到现代人的审美,又传达出传统文化的温婉、含蓄和内敛。
随着中国的崛起和发展,国人的自信心增强,在服装设计领域,本土设计师也急切渴望将中国文化中最强势、最具流行的特点和符号展现出来,向世界表达中国的声音。确实,在信息时代的今天,一国的本土文化经过转换,将“有意义的情报”与“有意味的形式”组合为文化创新的内容核心,从而产生文化创造力,流传扩散到全球范围内,继而能成为全球性文化,征服全世界。但有些设计师并未真正理解“世界的就是民族的,民族的就是世界的”理念,过于强调服装的民族性,直接照搬和挪用式的描述中国元素,如前文薄涛的华服设计,简单地将故宫藏画中的雕梁画栋、水墨葡萄晕染到服装上,虽然取得了色调的统一,或者用现代服装款式来演绎,或者用直线剪裁式的传统款式来表达,都显得生硬和陈腐。设计师谭燕玉的中式古典旗袍,旗袍的用色十分单纯,大面积的黑饰以简单的银色图案,显得庄重素雅。值得注意的是,衣身上的银色花纹纹样犹如半坡出土的彩陶图案,体现出一种中国古代书法石碑印刻的审美意境,古朴而典雅。但是,这件旗袍的布料和图案虽然精致优美,并将裙摆提高到膝盖上方,搭配上现代黑色,还用西洋模特来展示,然而其基本款式与传统旗袍并无太大区别,现代与传统之间的碰撞很明显,但二者之间的融合却不够,略显保守和生硬。因此,彻底抛弃传统是轻率的,但并不是将一种或多种中国元素与流行款式叠加在一起就是中国特色。服装的“传统化”是陈腐的,我们提倡“化传统”,把服装文化史上的积极因素融合在现代服装艺术创作中,未必求其形似,可以求其神韵,功夫就在创作主体利用时尚标准来改造历史素材的能力上。传统是素材,时代是尺度,有灵气的艺术家必须机智地选择历史,融化历史,在历史中发现非历史因素,有效地过滤文化遗产,捕捉时代感觉。
目前,服装设计领域的主流话语权掌握在西方人手中,因此,许多本土设计师作品刻意迎合西方文化审美。由于东西方的服饰文化具有本质差异,中国“天人合一”的哲学思想使得中国服饰审美追求整体意境,表达方式和文化符号具有含蓄委婉的特点,西方文化追求局部的夸张和独特,表达方式直接而热烈。然而,一些本土设计师在借鉴西方设计作品的过程中,学到了西方设计中的标新立异,也没有丢掉本土审美习惯中意境,从而使得作品中的中国元素过于饱满。郭培在她的“一千零一夜”系列中设计了一款“青花瓷”礼服,模特头顶一个青花瓷瓶,脚踩一双青花瓷高跟鞋,立体式剪裁勾勒出模特的身体线条,从腰部到裙摆用扇子造型做装饰,长裙拖地,裙尾和全身的图案色彩都是典雅的青色,构成各种各样的传统吉祥图案,图案精致、秀美,宛如传统的工笔花鸟画。总体看来,这款青花瓷礼服的造型夸张,试图在西方剪裁基础上融入扇子、瓷瓶、色彩、古典发型等元素,营造浓厚的传统文化气息,这些造型是西方社会所熟知的,但元素的碎片化叠加缺乏审美上的留白,反而失去了传统服饰文化的灵魂。在欧洲,瓷器很早就流传到贵族阶层,成为社会身份和品位的象征,18世纪的欧洲贵族们以享用中国瓷器而荣。加利亚诺设计的这款礼服,采用传统欧式礼服造型,礼服的主色调为白色,但裙子上富有规律和节奏的花朵丰富了色彩,而淡青色的裙摆内衬起到了画龙点睛的效果,它的图案没有郭培的礼服图案那么细密精致芒果体育,但凸显出随意和大气,与整个上大下小的外扩造型十分相配,呈现出简约而不简单,简单而丰富的贵族气息,反而契合了中国写意、含蓄的服饰文化审美。笔者认为,本土设计师要想真正得到国际社会认可,并不仅仅是用中国元素加夸张造型,而应更进一步,用东西方社会都能够接受的话语演绎中国审美精髓。中西服饰文化是有共通性的,西方古代服装最具活力的阶段是古希腊古罗马时期的宽衣形态,如古希腊男女均可穿着的希顿就是用一块麻织整幅布料包缠在身体之上;希玛纯则是一块长方形的布料缠绕身体,穿着方式多种多样,如全身包裹式、肩部固定式、单肩式、双肩披挂式等。古罗马时期的托加被称为当时世界上最大的服装,也是古罗马最具代表性服装,其布料形状为椭圆形或半椭圆形,有简单的缠绕和复杂的包裹穿着方式。从简单的希顿到逐渐复杂的托加,我们发现古代西方人对服装与身体之间的关系理解与古代中国有类似之处。中国古代的穿衣哲学追求天人合一的理念,讲究服装与人体最大限度的融合。服装不仅遮蔽人体,而且为人体留出自由活动的空间,强调的是人与自然和谐的意境。因此,几千年来,中国的服装始终保持着“宽衣博带”风格,如深衣、袍服、襦裙等,这一点与古希腊古罗马时期的服装理念是有共同之处的。
在人们的着装习惯中,传统和现代服装审美是有共通点的。虽然现代社会的科技和信息日益发达,人们的选择机会越来越多,但消费者在喧嚣繁忙的生活和工作中可能更需要一份简单和简约。传统服饰文化中的和谐、中庸和自然审美都能契合当下人们追逐安静恬淡的需求。因此,在现代社会文化背景下,要找到中国元素的落脚点,就需要倾听新一代消费群的诉求,在经典的中国元素与时尚流行中找到共通点,这样才能将中国元素发扬光大。正如图3展示的,梁子的服装去掉了多余的具象中国元素,只保留了改良的立领和一粒盘扣,渐变的黑白色彩仿佛传统绘画中的写意山水,而渐变的红色赋予服装现代时尚之美,整个服装装饰极少,款式和颜色都简单到极致,但又不失丰富。西式礼服亦是如此,设计师只用了两种颜色,白色和蓝色的搭配给人典雅秀美的感受,虽然有花朵装饰,却没有西方传统礼服的繁缛复杂,保留其轮廓,也符合现代服装潮流中的简约审美。日本著名的服装设计师三宅一生便找到了东西方服饰文化的契合点,并用现代服装材料和样式将这种共通点展现出来。他的“一块布”服饰理念取材于东西方服饰文化,各种各样的披挂缠绕方式使服装最大程度地随着人体变化,给穿着不同的选择空间。“我要褶皱”系列和“1235”系列服装将一维面料变成不同立体形状的服装。在他的设计中,材质、服装和人体之间的关系是被关注的焦点,人体被隐蔽在服装造型当中,结构的设计游离于人体曲线之外,既有东方服装文化的神秘和隐晦,又有西方服饰文化的人本主义,也顺应了现代服装审美趣味。本土服装设计师不妨借鉴三宅一生的思维方式,寻找中国服装文化与西方服装文化的相通点,如青花瓷、丝绸、织锦等西方世界耳熟能详的元素,用普适性较强的手法将中国元素演绎出来,寻求与西方世界、与现代消费者的共鸣。
高中美术课第二单元产品设计中的第三课“你能让我满意吗”,有关于服装设计的一些讲解,教师可以此为基础对服装的发展概况、审美和穿着品味进行一定的简介。在有条件开设高中通用技术选修服装及其设计课的学校,教师可以在美术课的服装简介的基础上给学生以更广泛的讲述。同为服装设计专业的基础课,在高中阶段却根据表现形式的不同,划分在美术和通用技术两个学科中,并形成了美术学科的美术课和通用技术选修服装及其设计课,但两个课程部分内容又彼此交融,处于两个学科的中间地带,学生学习这部分内容时会陷入表现形式的片面性。可以通过“服装设计”这个模块内容,将高中美术与通用技术两个学科中涉及的内容进行整合,突出专业性,弱化学科性。这样即使有学科的分化也不会割舍知识的连贯性,更不会割裂学生的结合体验。将高中新课程美术课与通用技术服装及其设计模块教学相结合进行研究,形成学科整合,能够减少学习的时间成本,提高专业知识的渗透力,为学生接触材料、提高设计、增强动手能力和创造能力提供一些专业支持。
高等教育的服装专业是科学技术和艺术设计相结合的交叉学科,衍生出艺术学设计类的服装与服饰设计专业和工学纺织类的服装设计与工程两个学科。两个学科虽有不同的侧重,但相互交融都涉及到美学、文化学、心理学、材料学、工程学、市场学、色彩学等要素。可以说,服装设计就是“根据设计对象的要求进行构思,并绘制出效果图、平面图,再根据图纸进行制作,达到完成设计的全过程”。笔者认为,应在高中美术教育中加大关于服装的审美和品味教育,不仅可以使得学生对自己的兴趣点有一个初步的了解,避免高考后填报志愿时的盲目,进入大学后也有了一定的思想准备和知识储备,还可以树立青年正确的价值观。具体如下:首先,大多数的服装与服饰设计、服装设计与工程两个专业大一新生在入学时几乎对服装一无所知,这就使得大学的服装专业必须从基础的服装艺术教育开始,进而再进行服装技术(技能)教育。基础的服装艺术教育势必会挤压一部分技术(技能)教育的课时。由于到大学阶段(18岁后)已经过了培养审美的最佳时期了,这时再进行服装艺术教育可谓事倍功半。笔者认为,可以提早至高中实际进行初步的服装审美和拼配的熏陶,使学生进大学后有一定的基础,那么大学的服装教育从形式美的法则开始提高学生的艺术修养后,可快速地进入服装技术(技能)教育。将服装的基础知识下沉至高中完成,则大学教育可从一个较高的起点继续进行,节约了基础教育的时间,增加了技术(技能)教育的课时,从而更加从容地提高了职业教育品质。其次,现在我国青年的整体品味和审美不是很高。青年人中“颓废”“邋遢”“不修边幅”“个性(非主流)”的现象常常见于报端。究其原因,很重要的一点是在其青春期时段,我们的审美教育、文化素质教育并没有被重视。高中时期的学生正属于青春期,这一时期是学生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形成的重要时期,在这一时期着力学生的审美培养,可以事半功倍地帮助学生树立高品位的审美。无论学生在大学选择何种专业以及毕业后选择什么工作,高品味的审美可以提高学生的整体气质和形象,也容易在社会中形成正确的主流价值观。
现今无论高中教育还是大学教育都提倡实践教学,高中美术课或大学服装专业亦不能例外。
以同一个主题、高中阶段的学生作品来做分析,总结归纳出学生的特点和接受能力,然后策划一组可行的活动方案,最后争取以动态服装秀来展示成果,形成专题化的教学模式:1)灵感源的寻找,帮助学生发现细微之处的美妙,城市排水管道中的闪烁物质都可以让设计师产生设计的灵感;2)款式设计,教授学生一些基本的服装款式类型,拓展轮廓的造型线)笔者设计,体验设计师的感觉,统筹兼顾,提高鉴赏和动手操作能力;4)市场反馈,让学生们形成一个选购团体,得票最多的就是最具有市场性的服饰,其初步设想,可以调整和改变。项目组结合专业特点,将高中新课程美术课与通用技术服装及其设计模块教学相结合的研究,不仅尝试了学科整合的研究,同时将各学科之间的优势突出并形成互补。曾做过“寻找设计灵感源”“服装外轮廓设计”“服装再造设计”区级观摩课、校创优课;在授课中进行一定的实践教学,让学生充分体验效果图的绘制、立体纸模的制作、服装再设计(改制设计)、主题的综合设计。例如,在《寻找设计灵感源》这部分内容中,前四节课让学生学会如何寻找灵感源,再结合所给设计元素完成一款服装的设计。这样,做出的服装可能会有些粗糙或不成熟,但是对于以了解和提高审美品味为主要目的的高中美术教育显然是可以接受的,且可以使得学生体验跨学科教学之互补、优势、专业技能等方面之美,降低因学科区分而带来的专业弱化之困。
大学的服装专业教学,可以采取课堂理论教育与课外实践(实习)活动相结合的形式展开。课堂理论主要进行服装设计的艺术教育和一定的服装工艺制作技术教育,而由于服装专业的特点,课外各种实践(实习)活动对学生的专业提高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笔者认为,对于大学阶段的学生来说,更重要的是让他们参与到教学中来,体验专业的魅力。因而,大学服装教育应该是课堂讲授艺术理论基础、实践教学提高技术的模式。一个专业会有若干个不同的就业方向,增加时间会对他们未来的就业选择有一些引导。让大学生“动”起来,参与到教学和学习活动中来,学习相关的专业知识与技能,以及进行专业实践;使学生能够恰当地使用设计或工艺的术语,从功能和审美的角度,以自己的观点评论和设计作品;灵活选用身边的材料,运用各种工具和加工方法,根据功能和审美要求,有创意地完成一件设计作品。这样,才是国家大力提倡的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精髓和实施方案。
蒙古族地域辽阔,部落众多且风俗习惯较多,服饰的种类和数量也自然很多,这些都为其民族文化多元化的形成创造了条件。因此,蒙古族是民族服饰中较为丰富多彩的民族。
蒙古族是游牧民族,在长期的游牧生活中经常会搬家,他们为了携带财产方便,会将金银珠宝等贵重首饰佩带身上,这就为服饰增添了贵气,也使得服装变得雍容华贵。
蒙古族袍子上绣制的图案是具有本民族特色且能展现其独特的地理风貌、民俗习惯的各式图腾,颜色鲜艳、做工精美,具有鲜明的民族文化特征。
蒙古族的服饰具有较强的使用性能,袍子是蒙古族人们白天晚上常穿的服装,其在白天主要起遮体装饰作用,夜晚起着御寒作用。脚上穿的厚且结实的蒙古靴子可以避免蚊虫叮咬和被荆棘刺伤。束在袍子外面的腰带有束紧腰身、保暖御寒,保护内脏在长时间骑马颠簸中不致于受到损伤的作用。
蒙古族一个年代久远的民族,在不同历史阶段有着自己独具特色的生活习惯、生活方式,在历史的演变中逐渐形成了专属自己的服饰特性,丰富性、华贵性、文化性、实用性和艺术性,除此外,其在款式造型、面料、镶边和绣花艺术等设计方面也有着独具一格的特色。下面主要就蒙古族服饰中这些元素进行简要分析。
蒙古族服饰以袍为主,其种类主要有直身、连袖、大襟、短袍和有断腰结构袍服,以及不同种类的坎肩等,这些袍和坎肩的共同点是都是H型的。其中直身袍与中国传统服饰的平面结构类似,前后片在肩袖位置处连接,袖子结构肥大,受面料条幅的限制,前后中心线是拼接而成的。蒙古袍下摆有宽松和摆量较小的两种,下摆较小直身袍为便于活动会设置下叉,断腰结构的蒙古袍下摆较为宽松,腰间有密褶,活动起来也较为方便。蒙古袍总体造型特点宽松舒适,款式特点是简洁流畅且色彩艳丽。
镶边是蒙古族服饰中较为传统的元素,主要用来装饰领、袖、大襟、垂襟、开衩和下摆等部位,镶边面料主要有大绒、绸缎、棉布和不同种类的毛皮。乌珠穆沁袍服的镶边工艺种类繁多且色彩艳丽,因年龄而异,一般的袍服采用的是三指宽的大绒或库锦边,年龄稍大人的袍服以素雅舒适为主,常镶嵌一指宽的黑大绒或青大绒。察哈尔袍服常会在大襟、领座、领边、袖口、下摆边缘镶嵌单边,且袍身与镶边的色彩相对应,尤其是年轻女性的袍服表现得较为明显。阿鲁科尔沁皮袍上一般会镶有青色的宽边或大绒宽边,绸缎袍服上会镶库锦边。蒙古族的绣花艺术也比较独特,主要有刺绣、贴花、盘绣等,特点是色彩鲜艳对比强烈且图案装饰性比较强,一般会绣在袍子的边缘、袖口、大襟、帽子边缘和靴口处。
现在的蒙古族服饰中运用最多的装饰材料为库锦,其是利用聚脂薄膜和不同金属图层仿制而成的化纤面料,与传统的锦缎、皮革和棉布面料相比色彩鲜艳、物美价廉,符合现代化服装设计标准,更能满足时展需求。
民族元素在现代化服装设计中运用的例子较多,但如何将独具一格的民族元素合理地运用到现代服装中并使其与之融为一体是当代服装设计师尤为关注的问题。需要服装设计师在运用民族服饰元素过程中,对选定民族的生活方式、风俗习惯、民族心理等方面内容进行详细的了解,将民族文化内涵和服饰元素与现代化服装设计需求融汇在一起进行服装设计。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和新材料的不断出现,世界服装界的设计理念如雨后春笋般层出不穷,民族设计师应该借助新的设计风,在吸收和利用传统服饰的精华和先进科技技术基础上,时刻掌握时尚信息,将民族服装设计进行拓展,使蒙古族服饰鲜明的服饰特色以时尚的形式展现在世界大众眼前。下面就蒙古族服饰元素在现代化服装设计中应用优势进行分析。在继承蒙古族传统服饰元素特色的基础上,要吸收世界流行服装的设计理念,大胆地对民族服饰局部或特色元素进行夸张设计,使设计出来的服装能将蒙古族服饰简洁、大方、舒适、大气、休闲和流行的特点展现出来。如,在以蒙古族女袍子下摆元素为基础的现代化服装设计中,可以提取其连衣裙和百褶裙元素,使新设计出来的服装上部更加修身,下部更加宽松张扬,以彰显年轻人的青春活力。服装的袖口处可以结合现代化服装流行趋势对原有的袖口进行改造,贴上毛边面料或蕾丝,或对其袖口进行夸张,以显示年轻人对自由和梦想的追求。在现代化坎肩的设计中,可以在蒙古族坎肩的基础上,吸收和借鉴牛仔上衣和露脐装的特点并对其肩部进行适当的夸张,以彰显年轻人自由、洒脱、潇洒的一面。
蒙古族服饰元素在现代化服装设计中运用的例子相对较少,从运用效果来看,其大体可分为三方面:一是在蒙古族传统服饰款式的基础上进行加工制作,再融入现代化服饰款式设计元素进行造型,服装成型后人们能通过服装看出蒙古族的服饰元素;二是现代T台中夸张运用蒙古族服饰元素中艳丽的色彩,将蒙古族粗狂野性的魅力以服装的形式展现在服装中;三是将皮革服装和皮靴元素运用到服装中,使之与时尚的服饰面料混搭在一起,彰显现代服装风采。某国内服装品牌时装展示过程中芒果体育,一墨绿色风衣选取的是蒙古族民族服饰中特有的腰带和盘扣元素,墨绿色丝光面料袖口、腰带和衣兜部位都绣有蒙古族特有的图腾,在彰显该款风衣端庄华丽同时,也能将蒙古族服饰的高贵典雅显露无疑。服装大师杰里米斯科特一服装作品选取的是巴尔虎蒙古族的发饰元素作为服装设计要素,他先对原有的蒙古族发饰进行变形,然后大胆地运用蒙古族常用的红色和橙色并将其作为主色调来进行设计,使得游牧民族特有的野性得以展现的同时,也将现代化服装时尚信息展露出来。
在民生工程的“衣食住行”当中,“衣”首当其冲,这就充分的证明了服装的重要性。我国服装专业经过了30多年的发展,从最初的裁缝到现如今的服装专业各类学士博士等,为服装行业培养了大量的设计人才,给国家的经济建设与发展作出了非常大的贡献。人们对于幸福美好生活的向往与追求是社会进步与经济发展的中心动力,人们在追求有穿着、能穿暖后,对于新工艺、新材料以及新品牌的追求成了发展的必经之路。但是在当前高等工程的教育上很显然还无法满足这些需求,国内如今有许多服装一线品牌在全球的范围内开始招募各类服装设计人才,有懂经营的、会管理的商务人才,有懂织布的、会染色的艺术家,有懂流行的色彩与色彩搭配的设计精英等。在新时期的纺织业中,必须转变其发展的方式,向着更新、更流行、更符合人们需求的市场而迈进,进一步促进纺织工业发展的转变。
在新中国时期的高等教育模式基本是模仿前苏联的高等教育模式,从20世纪50年代初开始,高校体系的规模受到大改造,按照当时中国工业的落后情况,理工类学院建设上也就随之加强,在一定程度上为中国在工业建设输送了大量的人才。而随着中国的经济迅猛发展,这样的教育模式逐渐显现出越来越多的弊端,重理工轻文化的人才结构打破了人才培养的平衡。在20世纪80年代之后,虽然高校的专业设置在不断的改革与完善,但其并没有在根本上把人们固有的观念扭转,并且在高中阶段实施文理分科教育,把文理学科的界限划开一道鸿沟,对于脑子灵活的学生,就要求其进入理科班去学习,对于记忆力好的学生就要求其进入文科班去学习,这样的教育模式在本质上就无法与“认识自然,并改造自然”规律相符合。当人们欣赏一件不仅合体还时尚的服装过程中,根本就无法区分出当中的文理属性。因此,实施卓越人才培养的对策,其重要的关键就是培养学生更高的综合素质。
经济的一体化,带动了商业、文化和科技的迅速融合,特别是当前互联网的普及,对人们的生活、生产以及生存方式上有重大的改变。基于此,就要求作为现代新兴人类,必须具备有能够快速学习的能力,同时还要具备随时参与国际性政治、经济及文化的竞争能力,这不但要求要有专业的技术知识,还必须要有能够跨越文化领域的适应力与交流能力。所以,在工程教育的过程中,必须把注重知识变成注重知识和能力。而作为一名与新时代要求相符合的服装设计人才,必须要有较强的适应能力与实践能力以及创新能力,同时还要具有高尚的人文与科技素质,拥有良好的职业修养与职业道德。
在服装设计和工程专业的人才培养当中,人才培养的主要目标就是必须培养学生具备与服装设计和工程专业知识相应的能力,具有创新的意识、国际性视野与实践的能力,能够适应服装的工程材料、企业管理、营销战略、信息技术以及人文艺术等各个学科相融合的发展趋势,同时在服装设计和工程专业的某一个领域当中有其独特的见解,能够在服装行业及服装政府协会等相关部门以及其他的相关机构中从事产品的研发与策划、生产与管理、工艺与技术、市场与营销等。
1.以培养的目标角度作为出发点,服装设计和工程专业人才的培训应该接受设计、纸样、工艺、材料与服装CAD、产品以及营销对策等各方面基本的培训,并具备有服装设计与生产、营销等各方面的初步能力。由于现在国内许多院校开设服装专业的起点存在一定的差异,有传统纺织工科类院校,有新型流行设计院校,还有综合类院校,这些院校在设备、生源与师资力量各个方面侧重点都不同,其培养的目标也就存在一定的区别,有培养服装设计知识与能力优先的,也有培养服装技术水平的。
2.优秀服装设计人才应该具备的一些素质:第一,具有较强的社会责任感与人文素养以及高尚的职业道德素质;第二,要有从事服装开发设计或者是工程技术中所需的人文艺术、自然科学及社会科学等基本知识与理论;第三,要有良好的环境、品牌、质量、安全及服务等意识;第四,要具有扎实的服装设计与工程基础知识以及相应的经营管理能力及本专业理论知识,掌握本行业在国内外发展的现状与发展的趋势;第五,要掌握服装的纸样、款式、工艺及设计基本的方法、原理及技能,并具有运用本专业知识理论来提出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第六,要具有独到的创新精神;第七,要了解行业相关发展的方向与发展动态、应用前景以及行业标准、市场变化等;第八,要具有较强的组织能力与交际能力,有团队合作意识与跨国际发展的视野及野心。
制订各实践的教学大纲,仔细挑选实验的教学内容,整理实验项目可以用添加、完善、整合等方式,对实践的教学内容进行更新,跟上时代的发展。要遵守实验实训项目应用性的原则,把专业的教学与企业融合,添加实训课程以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让应用性课程的质量得到进一步提高,并根据我国人才市场的要求来开展专业课程,关注市场的需求,随之应变。
构建“双体实训”的模式。“双体实训”包括技术实训和关键素质的训练两个体系,在培养服装行业的设计人才方面具有重要作用。技术实训是指以服装的专业技术实训为核心的教学体系,它的开展与组织需要根据实训项目的实战性进行,让学生在实战演练的过程中学习服装行业的新技术,并能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从而让学生掌握一些技术要点。关键素质训练是指培养学生关键素质的教学体系,通过一些实训与实验来培养学生的商业伦理、系统思考与有效沟通的关键处理能力,让学生在职场上能够随机应变。
想要提高学生的技术技能、操作能力与职场能力,就必须实施双导师制度。学生在毕业之季需要完成毕业设计、毕业论文等任务,在实训的过程中需要校内的教师与企业的导师共同指导,学生才能完美地完成任务。企业的实训导师负责安排学生的实习工作与指导学生现场操作,监督学生完成毕业论文,并指导学生写论文,与校内的教师一起把关论文的质量。
根据校企合作、不同的专业和企业的实践教学背景、教师资源等,选择一些比较优秀的企业,做好准备工作,加强校企的衔接工作。企业也要做好保障措施与相应的工作,建立专业的组织团队与相关的规章制度,学生的实训导师让优秀的工程师担任,给学生提供一些相关的场所、设备与实践机会,把学生的实习工作安排好,并保障学生的安全等。
在杂技服装的设计过程中,演员这一关键因素是不容忽视的,服装的合体与否会影响到演员的舞台形象,从而影响整个杂技节目的演出质量。演员穿着的服装的效果是留给观众的第一印象,这种印象往往会影响到观众对随后节目的观感。杂技服装在设计时不但要比照演员的身材进行美化,还要注意与演员的形象气质相协调。另外,还需注意演员表演动作对服装整体柔韧度的要求。杂技服装不同于一般的演出服装,对各个关节处面料的韧度要求较高,只有达到一定的张力才能方便杂技演员做出一些高难度的肢体动作。另外,服装的大小、剪裁、款式也都必须结合演员在表演中的动作特点来进行设计。在服装大小上,既不能太过宽松而影响形体美感,也不能过于紧绷而影响演员做动作。服装设计师要在美观与实用之间找到一个合适的平衡点:在杂技服装的剪裁方面,设计师一定要注意一些关键部位的结实度,因为有很多节目对服装的耐磨程度是有较高要求的,尤其是在关节和肩膀等部位甚至可以采用与主体面料不同的材料来进行剪裁。最后在服装的款式方面,应该在不影响整体美感的前提下尽量设计得较为宽松,也可以采用一些较为夸张的装饰和色彩来呼应节目的主题。
在杂技服装的设计中,节目的主题和内容是必须考虑的。杂技服装不同于戏剧或歌舞的演出服装,它的设计可能没有特定的对应人物,但是却有鲜明的指向性内容要求。设计师在设计过程中,需要首先对节目的内容进行了解,都有那些具体的表演动作以及配合的道具和场地,在结合舞台效果综合之后才能最终确定演出服装的整体颜色和款式。另外,即使在同一节目中,不同的演员也有着不同的着装要求,只有根据不同的角色进行细致的分配,根据节目想要表现的主题来进行颜色与款式的搭配,才能设计出凸显节目主题内容的服装。
在杂技服装设计的过程中,往往会遇到一些选材和技术的问题,为了追求更高的艺术表现力,设计者往往会在选择服装面料的时候尝试一些特殊的材料和高新技术以期达到意想不到的舞台效果。但目前,我国现有的特殊服装制造技术水平与国外还有一定的差距,服装设计者的设计理念和创意,有时会因为技术的局限而搁浅,导致在设计的过程中,设计师不得不降低标准与预期,这不得不说是一种遗憾。因此,杂技服装设计师在设计的过程中必须实事求是,在现有的技术条件下进行创作,充分发挥自己的创造力来争取更好的效果。
观众的审美需求也对服装设计师们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过去的杂技演出中服装设计都比较单调,有些时候甚至整场演出中演员都只穿同一套服装进行表演,显然,这种穿着容易让观众产生视觉疲劳。现代杂技要求杂技服装成为整个舞台演出的一部分,在设计服装的过程中,设计师应充分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在可能的条件下做出更好的舞台效果。服装设计的创新可以从款式、面料、色彩等方面进行考虑。在款式方面可以在原有设计的基础上加上一些装饰物来为整套服装增添光彩,也可以注重一些细节的设计来凸显整套服装的品位:在面料方面,设计师可以大胆地尝试各种材料来取得更佳的效果;而在色彩方面,在进行创新的同时一定要注意整体颜色的搭配和协调性。
南宁学院通过多方调研,把服装设计专业与行业现状紧密联系在一起,先后与南宁市邕宁区畅达制衣厂、鹏达制衣厂达成合作意向并签订合作协议,在多方争取下,畅达制衣厂实习实训基地、鹏达制衣
厂实习实训基地分别挂牌成立。南宁学院通过与企业的深度合作,以及加强对协会的管理,完善了校企合作机制,增强了学生的综合竞争力。
通过一系列的深度合作,学校的师资力量得到了明显增强,服装设计专业已经成为学校的明星专业。在校内的各种服装设计竞赛中,服装设计专业学生展现出自己的风采和实力。此外,服装设计专业学
生参加2013年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高职组服装设计赛,充分展现了“校企合作”“以赛促学”的积极效果。在实训方面,南宁学院投资建立大型的服装实训中心,增添了许多新型的高科技设备,为学
生实训提供方便,学生能够充分利用资源,把上课所学的理论知识和市场需求紧密联系在一起,企业反馈学生能够适应市场环境,设计各类型服装。在实践中,充分体现了“工学融合”的效果,大批优
采用校企合作的新型人才培养模式,学校、企业以及学生三方面都取得了巨大的进步。所以学校应强调继续巩固和加强校企合作模式,完善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根据教学经验,针对教学过程中出现的一
些问题,笔者提出以下几点建议,以加快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其一,建立并完善“前店中校后厂”的新型办学模式。通过与企业的合作,联系设计门店以及工厂,建立“前店中校后厂”的新型办学模式
。强调“前店后厂”的主要目的是为师生提供一个集设计、打版、成衣、营销为一体的平台,实现学生能够在工作中学习、在学习中工作,通过实践活动,将富有特色和市场潜力的服装设计作品投入生
产,并通过实体店进行销售,增强设计的成果转化。其二,进一步充实专业师资力量。学校加大人才引进,吸收优秀的人才到服装设计专业任职,这些人才会带来丰富的教学内容和先进的教学方法。学
校还应把企业设计师请到课堂内,通过他们的经验传授,帮助学生从各个方面得到提升和锻炼。优秀的师资团队增强了服装设计专业的综合竞争力,实现了良性循环,提高了专业知名度和认可度。其三
,创新教学方法及手段。在新时期,教师应采用先进技术,改善教学方法,通过教学方法的创新,带动整个专业的进步。如,采用互动式、开放式教学方法、示范教学法等多种教学方法相结合,形成以
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的课程教学模式。再如,利用多媒体教学、教学网站以及多媒体演示等手段和途径可活跃课堂气氛,不仅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更能提高教学效果。通过实践得知,
校企合作的新型人才培养模式非常适用于市场环境变化大的专业教学,它能把学校、市场和学生紧密联系起来,形成良性互动,提高人才培养的效率和水平,具有非常好的实践意义和教学效果。
中国传统服装讲究“含蓄美”。人们在其上可以观察到独有的中国文化精神和艺术表达方式,这是东方文明的历史沉淀形成的特别符号。中国的传统服装以“宽衣体系”的平面表达为主,讲究意境的通
达,通过纹饰的变化表达对“天人合一”的哲学思想的认知,通过色彩的专属认定来体现和维持社会的阶级属性。在结构设计上多以直线和垂线为主,以最简约的平面裁剪处理方式进行结构分解,以系
带式为主进行闭合处理。把对自然的理解、喜爱和敬畏以图案的形式表达于章纹中,传递人们对宇宙的认知观。揭示了中国传统文化的纯粹性、自由性、创造性,是写实与虚幻的完美结合,正所谓衣裳
是文化的表征,衣裳是思想的形象化。服装设计注重细节的同时,对服饰的穿着组合有明确的要求。中国传统服饰采用上衣下裳制度、深衣制度和短襦制度,结构上采用平面通裁方式。其服装的基本特
征是交领、右衽、系结、宽大袖身、配以多变的圆领与直领等,给人洒脱飘逸的印象。其中唐朝的圆领衫一直延续到明代,并对朝鲜、日本等近邻国家影响深刻。女装的襦裙裙腰高系,腋下以丝带系扎
,同时裙身修长,配上薄纱织制的披帛芒果体育,挽于两臂之间,行走时摇曳多姿,别具美感。中国传统的色彩理论是以五行变化为基础的,对色彩的喜好源于黄帝时期。这一理论体系代表了中国几千年的审美
爱好。在这个理论的形成中,是以男尊女卑血缘延续为主要社会意识思想,加上对神秘自然现象的崇拜,通过儒、佛、道家等哲学思想的补充发展,形成阴阳五行学说的色彩理论,最终构成了中国传统
色彩的表达方式。中国传统服饰色彩是中国社会审美观念的外在表现。从中国服装的发展进程看,色彩包含的独有文化随着社会的发展而演变,具有鲜明的阶级特征和民族特征。在周代,就确定了中国
的服色制度,规定了皇帝着冕服、玄衣、红裳,服饰图案配以十二章纹,王公大臣等衣着按此规制依次降低一个等级使用。而在民间,每到喜庆的节日人们穿红戴绿来表达心中的喜悦。在用色上,以纯
色的红、黄、黑、白、青等5种颜色为正统色,作为服装的基本色调。具体到哪一种色为尊贵,与每一个朝代所崇尚的思想和五行理论有关。例如周朝尚火(红色),秦朝尚水(黑色),汉朝尚土(黄色
),汉朝之后尚木(青色)。同时五行和星相术结合,认为黄属土,居中央;青为木,居于东;红为火,居于南;白为金,居于西;黑为水,居于北;黄色居五行中央,居其他色之上,最为尊贵,为天
子专用色。从此也奠定了黄色在中国几千年传统中的尊崇和专属地位,成为了皇家的专有用色。最著名的便是宋太祖的黄袍加身成就帝位,可见人们对于黄色的态度。黄色还是佛教中的主要用色,通常
从地理环境上看,中国文化起源于黄河文明,是在一个相对固定而且封闭的地域环境中发展形成的。自古以来,儒家思想、道家哲学、佛教、教以及基督教文化都曾在这块热土上相互碰撞、交流
和融会贯通,共同形成了以含蓄、包容为特征的中国文化,加上漫长的封建社会政治体制的统治,构筑起高度发达的文化体系。从地缘上看,西方文明是开放的,是希腊文明、罗马文明、美洲文明等多
种文明交互融合的产物,是以宗教文化为代表的包含整个西方世界中所推崇的标准和价值观的文化体系。以宗教、个人主义为主要代表,以此构成西方文化模式的基本特征和主要内容。这种文明源于古
希腊和古罗马的科学、哲学、民主、建筑、文学等的综合,并在此基础上作进一步的发展。在西方文化中,宗教确定了人人自由平等的观念,即上帝、真理和法律面前人人平等,每个人都可以通过自己
的努力取得成功,最后成为上帝的宠儿。这种思想和中国宗教文化截然不同。个人主义是西方文化模式的又一个典型表现。在西方,人们把个体的发展作为最高追求,强调个体发展的重要性,强调社会
发展进步是在个体发展进步的基础上实现的,突出强调个体的独立意识和创造意识对社会的进步作用,强调个体的主观能动性对价值创造的意义,强调个体权利高于一切,主张个人奋斗和竞争意识。张扬
自己的个性,对自我的充分认识是实现自我表现价值的前提,认为自我价值和社会价值的实现是一个整体的两个方面,但是突出强调个体的奋斗高于一切。西方服装服饰的造型和色彩装饰等受宗教和个
人主义影响较大。在圣经中就有对服饰的规定:女人做礼拜要蒙着头巾,男人则不能蒙头。同时十字架的宗教意义对服装的形制也是西方服装服饰发展的根源,到后期的丘尼卡的缠绕式形成了西方服装
的主要类型。西方的个人主义崇尚人体美,所以西方的服装以突出人体为前提,其形制外向,注重人体的自然属性,注重人体的自然表达。文艺复兴之后,随着科技的进一步发展,立体的裁剪方式应用
于服装,省、褶裥的作用使服装能更突出表现人体的自然美。服装的作用是用以表达自我价值的工具,所以西方的服饰是以露、透为美,以服装弥补人体缺陷,追求自然法则通过人体予以表现,这与中
国服装追求与自然和谐、着重表现精神气质与气韵不同。其裁剪方式和造型手法以线条、图案、色彩本身的客观化来集中表达,服装是为突出、表现个体而服务的。
1、创新乏味,模仿横行,设计缺乏历史内涵以模仿与仿制为主的再设计是服装界一直以来的做法。许多设计师在设计时对于中国传统文化以简单拿来主义为主,以传统题材为目标的设计没有任何新意。
多数设计师追捧西方的设计师,认为西方的文化和设计理念是先进的,因此在设计时不对国外的设计作品进行深入地分析和借鉴,尤其是没有从设计所表达的历史文化内涵上分析其形成的原因,只是追
求设计形式上的相似,设计的作品缺乏独有的文化内涵的支撑。单纯的模仿不能做到神似,也就无法满足骨子里满是中国传统文化浸润的消费者对时尚的至高追求。设计的作品以简单的某一种所谓的中
国元素为主,表面上看是中国模式,仔细分析却缺少以文化为支撑的思想骨架,产品没有长久的生命力。
2、设计远离市场,为设计而设计服装设计是依托于个体差异和文化背景的设计,是以产品的艺术表现与人的个体魅力相结合的艺术创造,服装设计的根本目标是为个体的着装提供合适的产品。在进行服
装设计时,如果忽视了设计与个体的组合关系,忽视设计与地域的文化属性的结合,忽视服装的最终极目标,单纯为了设计而设计,其最终的设计产品必将失去消费者。因此,在进行服装设计时,必须
明确定位,明确设计的服务目标,不能简单地走为设计而设计的路子,不能为生活存在将失去存在的意义。
现代服装设计必须是依托文化背景的再设计,是结合思想精髓的再创新。从中国传统服装的设计元素来看,服装设计所要求的既不是对传统的重复,也不是对西方的简单复制,而是以一种宽容、包容的治
学精神与广泛的时空文化进行不同因素的组合,从而使得设计师从传统的服装艺术中取材,进行更为自由的再设计。服装再设计不仅强调文化的传统性,更为重要的是还要利用传统文化、地域特色来表现
当代的精神理念,以独特的民族特性和民族精神来参与世界文化的发展。在设计时必须抓住中国传统文化的本质,从中吸收优良的人文内涵,以时尚化元素来表达传递,这就要求设计师必须提高知识的修
养,提高对文化历史的把握能力,在长期的积累下消化为自然的情感。在当代各个方面都提倡传统化、民族化的大环境下,中国服装传统元素的再设计是永不落幕的艺术文化。
主题设计是设计师在充分感受自然美的基础上进行构思,如将动物、植物的造型、色彩、纹理与服装的款式和装饰巧妙地结合。在提炼自然美的过程中,采用概括、夸张的手法加以美化。如蝙蝠衫就属
于这种形式,它概括了蝙蝠的某些特点,创造了一种轻松、舒适的服装风格。以蝴蝶为主题的图案应用也颇广,如蝴蝶的外形,鲜艳、斑斓的色彩,翅膀上的花纹以及轻盈翻飞的风韵都可以被运用到服
图案的风格因款式而异。如,居家服的图案装饰应灵活而随便,朴实而轻巧;宴会服和晚礼服的图案装饰要求华丽、高贵、典雅;新娘的婚纱装束如白玉般纯洁无瑕、天使般可爱纯真。除了服装上的装
饰外,其他附配件也须与服式风格相协调,其种类和造型应随着款式风格的变化而设计。
服饰图案装饰宜点缀在人体S形的外曲线部位,即较为凸出而显眼的部位。有时与服装结构线配合,也可采取半露半藏的含蓄手法,如只在开片结构上的凸部表现大半朵花纹,另一小半则隐藏在线)增强服装的动态美
图案装饰的应用得当,可以增强服装的动态,具体方法有:第一,采用斜向形、V字形的不同面料相拼,或呈线形装饰,增加视觉的动势感。第二,附加悬垂形的飘带、蝴蝶结、布带、丝带等垂挂系结的
装饰与实用功能的结合,具有悠久的历史。古代人们就开始使用纽扣,如古希腊、古埃及便有用兽骨、贝壳制成的纽扣。我国古代用丝带系结,发展到用布或丝绸缝成条状后编结成各式扣子。它们既有
实用功能又具有装饰作用。夏季真丝绣衣常采用镂空绣花,既有美感又增加透气功能,体现了实用功能与装饰功能的统一。冬季服装则常采用较厚实的面料,或以皮、毛装饰,或以绒绣装饰,或以贴、
粘、覆盖等方法装饰,而不是用镂空方法,从材质感受和处理手法上,都使人增加一种温暖的心理感受。对于童裤的装饰,常在易磨损的膝盖部位安排趣味性的贴布图案,同样起到实用与装饰的双重作
图案附加到服装上的制作工艺不同效果也不同。如,抽纱、刁绣能产生镂空和层次感;垫绣能产生立体感;扎染古朴、手绘如画;等等。这些装饰手法和装饰效果应与面料相适应,在柔软、轻薄的丝绸
面料上,可采用刁绣、影绣、抽纱、手绘等工艺,使服装产生清秀、飘逸、柔和的美感;而在丰厚、挺爽的呢绒面料上可选用垫绣、补花等工艺,使服装产生粗犷、立体的效果;印花、扎染、蜡染一般
适合于麻织物,因为它们都具有朴素、大方的风格。在为具体服装设计的图案中,还有一部分图案是立体的,如胸针、腰带扣、蝴蝶结等。
服装图案装饰按部位划分,大致可分为领部装饰、胸部装饰、肩部装饰、腰部装饰、满花装饰、衣边装饰等形式。设计时,应根据不同风格的款式决定装饰的部位,以取得整体艺术效果。如,领部装饰
、衣边装饰要体现端庄、文静的风格;胸部装饰是较为醒目的常用手法;肩部、背部装饰能体现男性化的精神气质。服装的配件,如头巾、领带、鞋帽、围巾、手套、提包及纽扣、皮带、首饰等物件的
装饰,必须与服装相配套、相协调,装饰的部位以视线能见到为重点。服饰图案的应用意义在于增强服饰的艺术魅力和精神内涵。如果运用得不合理,则画蛇添足,不仅会削弱服饰的自然美感,也会无
服装材料,可以各种全新的面貌出现。柔软型面料可任意塑形,产生的线条柔顺,优美。硬挺爽型面料制作的服装立体丰满,外形膨胀,视觉面积大。光泽型面料在灯光的照射下发出七彩的光芒,炫目
灵动。透明型面料质地轻薄而通透,具有优雅而神秘的艺术效果。打破常规的服装选材,运用人工合成材料。如建筑材料的使用;有石头、木材、金属条、各色玻璃等。包装材料的使用;卡纸、塑料、
喷画等。植物材料的使用;新鲜的花朵,风干的花束,植物的根茎,树叶等都是很好的舞台服装选材。对面料进行改造,运用材料的多次缝制粘贴及刺绣色彩的搭配,化学腐蚀抽纱烂花改变面料的质感
。使面料形成不规则,不对称,不完整的破烂质感,会给观赏者产生意想不到的视觉冲击,具有超现实主义的意味。
从结构到解构,是时展审美的新趋势。因为它充满个性,富有生机,聚集表现力受到推崇。解构主义是建立在对传统空间结构的怀疑基础上,设计重新分解,完全背离服装人为的穿着理念,变构重
建从独立的艺术品的角度去考虑舞台服装设计的理念。毫不犹豫的摧毁传统,以现实感、随意感,以自由的心态,采用扭曲变形,折皱拼接进行混搭。使舞台更具活力,表现更有张力。同时加入建筑、
雕塑的空间元素,脱离服装原有的人体工程结构,看似凌乱无形,却充满强烈的生命力。服装体积巨大,外形怪诞的解构主义设计更能在舞台上独树一帜,受到观众的喜爱。
舞台服装设计的现状,舞台美术设计从简单幕布式搭台布景,到立体化实物化并运用各色幻灯和电子激光,逐渐形成舞台设计的潮流。以往舞台服装单调的款式、过时的色彩、保守的造型,都不能满足
现在舞台美术设计的需要。多样性、时尚感的创新意识,融合社会热点话题,将娱乐大事件、影视大片等观众关注的内容融入服装设计理念中,对创作意图至关重要。观众能直观的欣赏到更为前沿的流
行元素,使舞台服装融入舞台剧中。目前国外已经有很多著名品牌的企业生产舞台服装。而在中国单独设计生产舞台服装的公司却寥寥无几,大多数为小型工作室制作完成,缺乏系统完善的品牌竞争。
我国舞台服装无论是在艺术表现力还是美感上远远不及欧、美、日、韩等国。发展我国的舞台服装设计要结合中国元素。我国由多民族组成,设计素材源源不断,坚持特色文化并可借鉴国际化的理念。
总之,舞台服装设计要有超前的设计理念,同时对发展实用类服装起到了导航推动作用。这种推动作用将是众多服装设计的风向标。
一般来说话剧的演出形式更接近生活原型本身,是以人物对话、故事情节为主要内容的表现手段,更接近人的生存状态。虽然话剧服装的样式多变,款式各异,但话剧服装通常是以写实的方法为主进行
设计的。比如话剧的里程碑剧目《雷雨》,虽然重复演绎了很多次,但服装的样式依旧是简洁、写实的民国风格。再比如说今天赖声川导演的很多话剧亦是如此,虽然话剧的表演形式上有突破创新,但
是在服装设计方面依旧遵循接近人们生活本身的人物形象来进行服装的设计。话剧的服装也有写意性的服装设计呈现,但总体来说,写实性是其最主要的形态特征。
话剧的题材很丰富,角色的时代背景也不同,我院演出的话剧就有很多类别,有上世纪民国年代题材的剧目,如《茶人杭天醉》、《倾城之恋》、《我和春天有个约会》等;亦有西方的舶来剧目《狮子
王》、《借我一个男高音》、《乱套了》等,因此话剧服装也应随着剧目的时代特点而深入的剖析人物的特点来进行服装的设计。时代背景一般是一台话剧的整体舞台美术设计的大方向,在服装方面也
是首要的设计根据。比如本人设计的话剧《借我一个男高音》的服装,故事是发生在上个世纪80年代末的美国的故事,讲述了世界著名歌剧男高音星蒂特尔梅里雷到美国演出歌剧《奥赛罗》,演出之
前吃了过量安眠药而长睡不醒,剧院经理亨利和助手马克斯以为他已身亡。为了救场,亨利逼马克斯化妆成奥赛罗代梅里雷出场,演出获得了意外的成功,而各色人等出于不同的目的对假梅里雷大献殷
勤然而一片混乱之后,有情人终成眷属,皆大欢喜的结束了全剧。剧中人物的服装皆是美国80时年代末的造型,在这个大背景下,再根据角色的不同特点进行进一步的设计规划。如剧院老板的服
装,虽然是简单的一套工作西装,但是根据年代的审美特点,那个年代的西装要宽大一些,不像今天的西装更加修身。还有剧中人物需要演绎奥赛罗,奥赛罗是15世纪末是威尼斯公国一员勇将,这个
人物的服装设计又要回到欧洲15世纪的时代背景下,男人都是穿着大大的羊腿袖、拉夫领衬衫,紧身长裤,根据奥赛罗的自身特点,还搭配了装饰了铆钉皮马甲、皮靴和披风。而另一部话剧《乱套了
》是发生在英国撒奇尔夫人当政时期的一个喜剧故事,剧中的男主角是国会议员,服装也是西装为主的,由于年代、身份地位的不同,这套西装的设计要有英国萨维尔街的传统特点,强调合体,肩部稍
宽,腰部收紧,西装的设计要更修身和具有线条感。虽然同样是西装的设计,但是为了更能体现剧目的时代特色和人物的形象,设计的同时要充分考虑剧目的时代背景进而深入角色的服装设计。
话剧服装作为一种舞台服装,其色彩会受到灯光的影响,为了使舞台服装表现出最佳的演出效果,就要考虑与灯光的结合。色彩是光线人的刺激视神经产生的不同感受。灯光的明度、色彩和照射角度会
使舞台服装的色彩呈现给观众多样的视觉感受。明亮强烈的灯光能大大提升服装色彩的明度,相反昏暗微弱的灯光则会降低服装色彩的明度和饱和度。比如《借我一个男高音》中女演员戴安娜的一套小
礼服,原本设计用香槟色的雪纺纱,但在舞台强烈的灯光下,色彩的颜色基本消失,而且显得十分惨白。最后换成有涂层的金色和银色面料,就保持了服装原有的色彩,而且也体现了女演员的靓丽形象
。服装的颜色对于观众而言,往往是观众对舞台人物的第一印象。色彩的刺激会让观众对人物的个性特点有更直观的感受。因此在服装色彩的设计时也要考虑人物的个性特点、年龄、职业等因素以及整
台剧目人物服装色彩的效果。《借我一个男高音》第二幕中人物都是参加宴会的装束,相同的场合,要体现不同的人物,不同颜色的服装可以区分他们的人物形象。比如剧院老板的女儿麦琪,是一个青
春少女的形象,一般的长款宴会礼服就不太适合这个人物,剧中设计了一套浅粉色的短款小礼服,充分体现了人物的青春少女形象;歌剧协会主席茱莉亚,是一位50岁左右的贵族老妇人,设计了一套
深紫色镶嵌水钻的齐地晚礼服,显示了人物的高贵气质和珠光宝气的形象;男高音的老婆玛利亚,是一位美丽时尚的女性,设计了一套宝蓝色的缎面和雪纺搭配的晚礼服,体现了人物的身份地位和美丽
话剧服装并不是简单穿在演员身上的衣服,而是设计者对剧目和舞台艺术的理解,并运用服装设计的方法来呈现的一门艺术。本人根据亲历话剧服装的设计体验,粗略的提出在话剧服装设计中需注重的
几个方面,可供舞台服装设计者参考。随着舞台艺术的发展,话剧发展到今天已成为人们喜爱的舞台剧种,服装可以点缀和充实剧中人物的形象,掌握有效的设计方法,可以使话剧这门舞台艺术更添光
学生的学习主动性,一方面体现在对所学知识的兴趣上,另一方面体现在学习过程的体会中。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要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培养学生专业学习的态度,从兴趣入手是最佳的途径。用信息技术强大的信息处理能力,在感觉上给学生以冲击,形成信息刺激场,激发学生对服装
专业和行业的直接兴趣;通过对教学内容的整合,形成学生对专业学习的间接兴趣;利用多媒体烘托课堂气氛;以问题教学为中心,将学生带进自主的学习情景之中,培养学生运用信息技术收集、分析
、处理信息的实践能力与创新能力。例如,笔者在讲解服装形式美的基本法则比例时,运用信息技术查阅、收集、整理大量服装图片,通过对比来阐释服装的外观给人带来的美感,更为直观、准
确地让学生懂得组成服装外观美的各要素均要有良好的比例。例如,用不同的颜色组合服装,每种颜色所占面积要适当;在连衣裙上装饰图案,图案的大小、位置也要适当;上装与下装之间、领面与衣
襟之间、腰带与裙子之间都必须呈现美的比例关系,等等。通过观察、对比、讨论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审美能力。由于服装专业女生占大多数,教师可以紧紧抓住女生爱美的自然心态,培
养学生自觉地发现生活中的美与丑,在审美体验中逐渐增强对专业的学习主动性。
心理学家认为:“意志在克服困难中表现,也在经受挫折、克服困难中发展,困难是培养学生意志力的磨刀石。”因此,教师在服装美术设计教学中要经常给学生安排适当难度的美术设计练习,或
组织参加国家、省、市级的服装美术设计比赛,让她们经历一定程度的磨练,真正懂得“一分耕耘,一分收获”。例如,在教学中,笔者每学年都会组织学生进行一场服装美术设计比赛,并评出一、二
、三等奖,学生为了在比赛中取得好成绩而不断地努力,不停地钻研,去微机房,到书店、图书馆、商场、地摊寻找资料来进行设计,在相互竞争中学生们提高了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得到真实的成就
创新型人才既要具备创新意识,更要具备创新能力。我们的教育从古至今都过于注重继承和记忆,总认为学习就是吸收知识,把知识记到脑子里就是真正学到了东西。其实,只有创新才能发展。
1.创新灵感的产生在教学当中,笔者经常给学生讲,虽然科技的发展为我们的生活带来了许多便利,但同时我们的生活空间正逐渐被各种科技产品所局限。于是,人类出现对自然生活的渴望,对无拘无
束人性的向往,对精神空间的深层探寻,对古老文明的继承和反思等。大家的这些探求,也正是我们所要寻找的创新。只有让我们的学生开阔视野,站在别人的角度上换位思考,才会不断产生自己的创
新灵感。在服装设计上的创新并不单单是指服装要追求时尚,有些人会认为服装的创新就是指服装要脱离现实(看起来独特、新颖),其实并非如此。复古迹象已悄悄地成为服装美术设计师们一个重要
的创新灵感。从服装的时代特征而言,商朝的“威严庄重”、周朝的“秩序井然”、战国的“清新”、汉朝的“凝重”、六朝的“清瘦”、唐朝的“丰满华丽”芒果体育、宋朝的“理性美”、元朝的“粗壮豪放
”、明朝的“敦厚繁丽”、清朝的“纤巧”,无不体现出中国古人的设计倾向和思想内涵。但某一时期的审美设计倾向、审美意识也并非凭空产生的,它必然根植于特定的时代。在纷乱复杂的社会现实
生活中芒果体育,人们的审美观也是复杂的,过去某一时期的饰品、服装的某一部分等,也会使我们产生设计的灵感。作为一名服装美术设计师,不仅要领导潮流,更要考察社会的变化、观察人们的审美意向,
例如,在男上装的设计中,笔者让学生根据分割与褶裥作造型变化及根据领口与袖窿的采形来设计制作男上装。在实践中,他们结合自己已有的知识运用领子、袖口、下摆、拉链、钮扣、肩扣及图案装
饰等的不同变化,组合创作出大量不同风格的男上装。又如,在裙子的设计中,笔者让学生根据裙子的分割原理与施褶原理相互穿插,结合轮廓变化设计多种款式的裙子。实际运用时,她们结合自己的
喜好,利用腰围、臀围、摆围、裙长的不同变化设计制作筒裙、斜裙、褶裥裙、组合裙、超短裙等各式风格不同的裙子。学生能在教师讲解的基础上加上自己的想法,设计出了多款不同风格类型的服装
目前,发达国家借助技术、资金、文化和传统市场的优势,以高科技、高附加值、时尚性为竞争手段。一种是走“高档次、高价位”的道路,像意大利的呢绒面料;另一种是走“高技术、低价格”之路
,像韩国的化纤产品。在国内,中国服装纺织品的继续发展遇到了多方面的挑战。原来的劳动力成本低、价格低的优势,越来越不能发挥像以前那么大的作用;向高档次发展,又遇到了发达国家的“阻
击”。然而,我国毕竟是一个人口大国,同时也是一个服装大国,有压力就有挑战,服装的设计就在于市场。笔者认为,市场是学生服装美术设计的第一课堂。不论服装的变化方向如何,我们都能通过
市场得到最新、最快、最直接、最适合当时当地的服装信息,而把握市场的唯一方法就是通过市场分析、找到对策。综合运用人体结构构成和服装画的表现技法、服装设计的形式美法则、色彩配色原理
、设计中的面料应用、设计思维与创作方法、服装造型设计、服装信息预测以及服装成衣生产与服装市场研究等各方面的知识,来创造性地设计好服装,才是我们教好学生的最终目的。追求美是人的天
总之,对学生服装美术设计学习方法的指导,要力求做到转变思想与传授方法相结合,课上与课下结合,学法与教法结合,教师指导与学生探求结合,统一指导与个别指导结合,主要是教会学生学习方
指甜美、柔和富于梦幻的纯情浪漫女孩形象,是纯粹表现女性柔美的服装形象。或表现少女的天真可爱,或表现大胆、性感、女人味十足的风格等,由于时间季节的不同,所追求的服装形象也会随之发生一些变化。用柔软的造型,飘逸的流动线条,纤细、薄软、华丽透明的面料等的设计,效果可完美表达这一形象主题。局、细部常采用波形褶边、花边布等进行装饰。色彩多用蜡笔色调(浅淡色调色)的柔和及精美的色彩搭配方式,如白色、浅藕色。